|
> 2026年高考化学【答题技巧与模型构建】(课例5)例析高考电解质溶液创新图像题(Word版)?2025/7/1
|
资料类型: |
教(学)案 |
文件大小: |
2065.43
KB |
来 源: |
wangweide1上传 |
资料点评: |
|
下载条件: |
|
下载链接: |
下载
|
例析高考电解质溶液创新图像题 【2025年高考题赏析】
第一步:仔细审题 阅读题目获取对解题有价值的信息,排除无效信息,并作标记。 第二步:明确曲线含义 明确横、纵轴代表的物理量,明确曲线的含义。 第三步:分析图像 分析不同类型的图像选择不同的特殊点,计算平衡常数、比较微粒浓度大小关系等。 ①pH-V图像:起点、半反应点、中心点、反应终点、过量点。 ②分布系数图像:曲线交点、最高点。 ③对数图像:对数值为0的点、曲线交点、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、标有具体坐标的点、曲线上方的点、曲线下方的点等。 第四步:综合判断 结合“三大守恒”(原子守恒、电荷守恒、质子守恒)、反应原理及题干信息等进行分析判断。
类型01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
1.(2024·湖南卷)常温下Ka(HCOOH)=1.8×10-4,向20mL0.10mol·L-1NaOH溶液中缓慢滴入相同浓度的HCOOH溶液,混合溶液中某两种离子的浓度随加入HCO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,下列说法错误的是
A.水的电离程度:Mc(HCOO-)>c(OH-)>c(H+)+c(HCOOH)
【答案】D 【第一步 明确曲线含义】 结合起点和终点,向20mL0.10mol·L-1NaOH溶液中滴入相同浓度的HCOOH溶液,发生浓度改变的微粒是OH-和HCOO-,当V(HCOOH)=0mL,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OH-,可知随着甲酸的加入,OH-被消耗,逐渐下降,即经过M点在下降的曲线表示的是OH-浓度的改变,经过M点、N点的在上升的曲线表示的是HCOO-浓度的改变。 【第二步 分析图像】
【第三步 综合判断】 M点时,V(HCOOH)=10mL,溶液中的溶质为c(HCOOH):c(HCOO-)=1:1,仍剩余有未反应的甲酸,对水的电离是抑制的,N点H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HCOONa,此时仅存在HCOONa的水解,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,故A正确; B.M点时,V(HCOOH)=10mL,溶液中的溶质为c(HCOOH):c(HCOO-)=1:1,根据电荷守恒有c(HCOO-)+c(OH-)=c(Na+)+c(H+),M点为交点可知c(HCOO-)=c(OH-),联合可得2c(OH-)=c(Na+)+c(H+),故B正确; 当V(HCOOH)=10mL时,溶液中的溶质为c(HCOOH):c(HCOONa)=1:1,根据电荷守恒有c(HCOO-)+c(OH-)=c(Na+)+c(H+),根据物料守恒c(Na+)=2c(HCOO-)+2c(HCOOH),联合可得c(OH-)=c(H+)+2c(HCOOH)+c(HCOO-),故C正确; N点H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HCOONa,甲酸根发生水解,因此c(Na+)>c(HCOO-)及c(OH-)>c(H+),观察图中N点可知,c(HCOO-)约等于0.05mol·L-1,根据Ka(HCOOH)==1.8×10-4 ,可知c(HCOOH)>c(H+),故D错 |
|
|
|
* 声明:
本站所收录资料、评论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