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   
      
          | 
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:\file4\ | 
       
     
     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> 2015届湖南省宜章一中高三第九次理综化学试卷(Word版 含答案)?2015/5/21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资料类型: | 
           阶段考试  | 
          文件大小: | 
           228.5
                  KB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来    源:  | 
          liaoconglong上传 | 
          资料点评: |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下载条件: |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 下载链接: | 
          
 下载
 | 
         
       
	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				
                命题范围: 综合 2015届湖南省宜章一中高三第九次理综化学试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I卷(共42分) 相对原子质量:H:1  C:12  N:14  O:16  Na:23  Al:27  S:32  Cl:35.5   Fe:56  Cu:64  7.下列“化学与生活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(    ) A.硫酸钡可用钡餐透视            B.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,杀菌 C. 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             D.醋可用于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8.下列有关煤、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(    ) 	A.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	B.石油分馏和煤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	C.干馏煤可以得到甲烷、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 	D.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9.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  ) A.0.1 mol•Lˉ1的醋酸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ˉ的总数为NA B.1 molNa2O2与足量H2O充分反应,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.39g苯中所含的碳碳双键为1.5 NA D.23g乙醇中所含的羟基数为0.5 NA 10.下列说法错误的是(    ) A.金属甲比金属乙容易失去电子,则甲比乙金属性强    B.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过程 C.稀硝酸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   		     D.△H<0、△S>0化学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11.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(    ) A.新制氯水中滴加NaOH溶液后,黄绿色褪去Cl2 + 2OH- = Cl- + ClO- + H2O B.向NaHCO3 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,溶液变红HCO3-  H+ + CO32- C.向Mg(OH)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,生成红褐色沉淀 3Mg(OH)2 + 2Fe3+ = 2Fe(OH)3↓+3Mg2+ D.向少量苯酚稀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,生成白色沉淀      12.浓度均为0.1 mol/L Na2CO3 和NaHCO3两种溶液各25 mL,分别加入25 mL 0.1 mol/L NaOH溶液,依次形成混合溶液①和②,①和②中各指定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不正确的是(   ) A.①中离子浓度:c(OH—)>c(CO32—) 	B.c(Na+):①>② C.②中离子浓度:c(OH—)>c(HCO3—)	D.c(CO32—):①=②  13.已知:CO(g)+H2O(g)   CO2(g)+H2(g)   ∆H=– 41 kJ/mol 相同温度下,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,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。 相关数据如下: 容器编号	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/mol	达平衡过程体系 能量的变化 	CO	H2O	CO2	H2	 ①	1	4	0	0	放出热量:32.8 kJ ②	0	0	1	4	热量变化:Q 下列说法中,不正确的是(    ) A.平衡时,两容器中CO2的浓度相等 B.容器①中CO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2的转化率 C.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,CO的转化率为80% D.容器①中CO反应速率等于H2O的反应速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Ⅱ卷(共58分) 26.(15分)X、Y、Z、W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,有关他们的信息如下表所示。 元素	部分结构知识	部分性质 X	X的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,分子中有14个电子	X有多种氧化物,如XO、XO2、X2O4等;通常情况下XO2与X2O4共存 Y	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	Y能形成多种气态氢化物  Z	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	Z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 合价代数和等于6 W	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2n-3(n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)	化学反应中W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Wn+ 填写下列空白:(提示:不能用字母X、Y、Z、W作答) (1)X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是            ,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 (2)X、Y、Z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 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             。 (3)常温时,W的硫酸盐溶液的pH        7(填“=”、“>”或“<”),理由是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用离子方程式表示)。 (4)实验室用X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制取W的氢氧化物的方法是(用离子方程式表示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 (5)25℃、101 kPa时,32 g Y的最低价气态氢化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1780.6 kJ的热量,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 27.(14分)发展“碳一化学”,开发利用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。下面是以焦炭为原料,经“碳一化学”途径制取乙二醇的过程:   (1)该过程中产生的的CO可继续与水蒸气发生可逆反应得到CO2和H2,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=____________。 (2)CH3OH(l)气化时吸收的热量为27 kJ/mol,CH3OH(g)的燃烧热为677 kJ/mol,请写出 CH3OH(l)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 (3) “催化还原”反应制乙二醇原理如下: CH3OOC-COOCH3(g)+4H2(g)   HOCH2-CH2OH(g)+2CH3OH(g)  △H = -34 kJ/mol 为探究实际生产的最佳条件,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多方面研究。右 图表示乙二醇达到平衡时的产率随原料投料比[n(氢气)/n(草酸二 甲酯)]和压强的变化关系,其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体系压强为1.5  MPa、2.5 MPa、3.5 MPa的情况,则曲线甲对应的压强是   P(甲)=___________。 (4)草酸二甲酯水解产物草酸(H2C2O4)为二元中强酸 ① 草酸氢钾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: H2O H++OH-、HC2O4- H++C2O42-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 ② 向0.1 mol/L的草酸氢钾溶液里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,此时溶液里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        (填序号)。 a.c(K+) = c(HC2O4-) + c(H2C2O4) + c(C2O42-) b.c(K+) + c(Na+) = c(HC2O4-) + c(C2O42-) c.c(Na+) = c(H2C2O4) + c(C2O42-) d.c(K+) > c(Na+) (5)以甲醇为原料,使用酸性电解质构成燃料电池,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;若以甲烷代替该燃料电池中的甲醇,向外界提供相等电量,则每代替32 g甲醇,所需标准状况下的甲烷的体积为            L。 28.(14分)甲、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,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。   文献记载:I.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,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,其生成的产物有+4、+2、﹣3价等氮的化合物。 II.FeSO4+NO Fe(NO)SO4(棕色) ∆H<0 。 III.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。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: 实验操作	实验现象 打开弹簧夹,通入一段时间CO2,关闭弹簧夹。	
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,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,关闭活塞。	无明显现象。
  加热烧瓶,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。	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,一段时间后,气体颜色逐渐变浅; B中溶液变棕色; C中溶液紫色变浅。  ②反应停止后,A中无固体剩余。 请回答下列问题: (1)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 (2)检验是否生成﹣3价氮的化合物,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 (3)甲取少量B中溶液,加热,实验现象是 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 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原因: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中有NO生成。 (4)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。为获取充足的证据,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,乙作出的改变是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 (5)证明A溶液中是否含有Fe2+和Fe3+,选择的药品是(填序号)_______。  a.铁粉   b.溴水    c.铁氰化钾溶液    d.硫氰化钾溶液 38.(15分)A是一种军用催泪弹的主要成分。经分析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1,除含有C、H元素外,它还含有一种卤族元素,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甲基。化合物A~H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,其中足量的新制Cu(OH)2悬浊液与1 mol C反应可生成1 mol Cu2O 和1 mol D,B1和B2互为同分异构体,B1的摩尔质量80g/mol;G1和G2互为同分异构体,二者的核磁共振氢谱均只有两种氢环境,G1无甲基。 ②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结构(-C=C=C-)不稳定。 请完成下列问题 (1)中A官能团的名称                 (2)①~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;A的结构简式:__________________ (3)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(4)写出C与新制Cu(OH)2反应的方程式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(5)一定条件下H能够生成高分子化合物,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6)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。 ①含有三个甲基;②能与NaHCO3反应;③-OH、-Br不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。
  2015届湖南省宜章一中高三第九次理综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7、B  8、C  9、D  10、B  11、B  12、D  13、A 26、(1)  (2分)  三周期,ⅦA族 (2分) (2)HClO4>HNO3>H2CO3  (2分) (3)<  (2分)   Al3++3H2O Al(OH)3+3H+(2分) (4)Al3++3NH3•H2O ==  Al(OH)3↓+3NH4+ (2分) (5)CH4(g)+2O2(g) ==  CO2(g)+2H2O(l)  △H=-890.3 kJ/mol (3分) 27、(1)K=  (2)CH3OH(l) +3/2O2(g) = CO2(g)+2H2O(l)  ∆H = -650 kJ /mol (3)3.5 MPa (4)① HC2O4-+H2O  H2C2O4+OH-    ② a d  (5)CH3OH+H2O-6e-=CO2+6H+         16.8 28、(1)Fe在浓硝酸发生钝化,生成致密而薄的氧化膜,阻碍反应进一步发生。 (2)取少量反应后的A溶液,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,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,若不变蓝色,证明没有﹣3价氮的化合物生成。 (3)棕色溶液变浅绿,有无色气体产生,在空气中变红棕色。         FeSO4+NO Fe(NO)SO4(棕色) ∆H<0,加热平衡逆向移动; (4)将浓硝酸换成稀硝酸;A中没有红棕色其他产生,B中变棕色; (5)c、d 38、(1)碳碳双键、溴原子 (2) ⑤    (3) HOOCCH2CHBrCH2CHOHCH3            + H2O (4)CH3CHOHCH2CHBrCH2CHO+2Cu(OH)2+NaOH CH3CHOHCH2CHBrCH2COONa+Cu2O↓+2H2O (5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6)2
 
 
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
		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 * 声明: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本站所收录资料、评论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 |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 
      
      
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