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   
      
          | 
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:\file4\ | 
       
     
     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> 潮州市2007—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?2008/5/7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资料类型: | 
           模拟试题  | 
          文件大小: | 
           300.36
                  KB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来    源:  | 
          zhanman收集 | 
          资料点评: |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下载条件: |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 下载链接: | 
          
 下载
 | 
         
       
	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				
                命题范围:人教版全部 1.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.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,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.减少直至不使用氟氯烃可防止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C.pH>5.6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.大量使用含磷合成洗涤剂会导致水体污染 2.13C—NMR(核磁共振)、15N—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、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。下面有关13C、15N叙述正确的是(    ) A.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    B.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.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        D.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
  21、(12分)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,食品科学上称为“褐变”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,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。 I、《化学教学》:苹果中Fe2+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+而变色。 II、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》:苹果中的酚类物质在苹果中的氧化酶催化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。 已知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颜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。如苯酚显紫色,对苯二酚显绿色,甲基苯酚显蓝色。 (1) 为探究苹果“褐变”是否为I的原因,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:①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滴上2~3滴A溶液,继而再滴上几滴氯水。②在“褐变”后的苹果滴上2~3滴A溶液。 回答下列问题: A溶液是    溶液(填化学式),写出①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 若I的解释正确,写出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:①                。 ②                 。 经实验,①②均无明显现象。说明观点I的解释是错误的。 (2)为探究苹果“褐变”是否为II的原因,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。在表中填写实验①②探究目的和结论。
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
		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 * 声明: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本站所收录资料、评论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 |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 
      
      
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