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
 
 | 
        
          | > 【联考】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-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(Word版 含解析)[综合]?2019/11/25 |  
        
          | 资料类型: | 阶段考试 | 文件大小: | 295.6
                  KB |  
          | 来    源: | shiju897上传 | 资料点评: |  |  
          | 下载条件: |  | 下载链接: |  下载 |  
        
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.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,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(   ) A. 《格物粗谈》记载“红柿摘下未熟,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,得气即发,并无涩味。”文中的“气”是指氧气
 B.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,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
 C. “可燃冰”是一种有待大量开发的新能源,但开采过程中发生泄漏,会造成温室效应
 D. 地球上99%的溴元素以Br2形式存在于海水中
 【答案】C
 【详解】A.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,主要由成熟果实产生,是唯一的气体植物激素,成熟的木瓜能够释放乙烯,促进未成熟的红柿成熟,故文中的“气”是乙烯,A项错误;
 B.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,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不是化学腐蚀,B项错误;
 C. “可燃冰”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似冰的、非化学计量的、笼形结晶化合物,主要成分是甲烷,根据科学研究,甲烷含量的增加也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,所以可燃冰泄漏也有可能造成温室效应,C项正确;
 D. 海水中溴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海水中,而不是以游离态形式(即单质)存在,D项错误;
 答案选C。
 2.如图,抽去如图所示装置中的玻璃片,使两种气体充分反应(整个过程中认为装置气密性良好),等温度恢复到原来温度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  )
 
 A. 反应后瓶内压强是反应前的 	B. 装置中氢元素的总质量为0.42 g
 C. 生成物的分子数目为0.1NA	D. 反应结束后,两个集气瓶很容易分开
 【答案】B
 【解析】A、反应后剩余HCl气体为0.02 mol,总体积为2.2V L,混合前两容器内压强相等,由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知混合后压强是混合前的1/11,A错误;B、由氢原子守恒知装置中氢元素的总质量为0.42mol×1g/mol=0.42 g,B正确;C、NH3与HCl反应生成了离子化合物NH4Cl,组成中不存在分子这种微粒,C错误;D、反应后容器内气压比大气压小许多,故两个集气瓶不易分开,D错误。答案选B。
 3.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(   )
 A. 将乙醇滴入酸性K2Cr2O7溶液中,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
 B. 将葡萄糖溶液加入新制Cu(OH)2悬浊液至沸腾,出现红色沉淀
 C. 将H2C2O4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,溶液紫红色褪去
 D. 将SO2滴入盛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,溶液红色褪去
 【答案】D
 【详解】A. 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,说明发生了反应:2K2Cr2O7+3C2H5OH+8H2SO4=2K2SO4+2Cr2(SO4)3+3CH3COOH+11H2O,Cr2O72−转化为Cr3+,C元素化合价由-2价变为0价,有电子转移,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;
 B.出现红色沉淀,说明发生了反应:CH2OH(CHOH)4CHO+2Cu(OH)2+NaOH CH2OH(CHOH)4COONa+Cu2O↓+3H2O,该反应中葡萄糖被氧化、Cu(OH)2被还原成Cu2O,所以有电子转移,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;
 C. 溶液紫红色褪去,说明发生了反应: 2MnO4−+5H2C2O4+6H+=2Mn2++10CO2↑+8H2O,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+7价变为+2价、C元素化合价由+3价变为+4价,所以有电子转移,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;
 
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
          |  |  
          | * 声明: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本站所收录资料、评论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 | 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