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
 
 | 
        
          | >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全部教学案?2011/3/17 |  
        
          | 资料类型: | 教(学)案 | 文件大小: | 612.06
                  KB |  
          | 来    源: | djt0102收集 | 资料点评: |  |  
          | 下载条件: |  | 下载链接: |  下载 |  
        
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全部教学案,资料全,实用!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
 第一节 原子结构
 【学习重点】
 1、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~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;
 2、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,电子云与原子轨道;
 3、泡利原理、洪特规则。
 【学习难点】
 1、电子云和原子轨道;
 2、基态、激发态和光谱。
 (第1课时)
 【知识要点】
 一、原子的诞生
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: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“原始原子”中,后来发生了大爆炸,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,形成了我们的宇宙。大爆炸后两小时,诞生了大量的    、少量的    及极少量的Li,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,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,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。
 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.6%(氦1/8),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金属,非金属元素(包括稀有气体)仅      种。
 二、原子结构模型(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)
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,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。万物都是由间断的、不可分的粒子即原子构成的,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。
 1、道尔顿原子模型(1803年)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。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,它们是坚实、不可再分的实心球,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相同。
 
 |  
                |  |  |  
        
          |  |  
          | * 声明: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本站所收录资料、评论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 |  
 |